米乐官网直播

中文(简体)中文(简体)
米乐官网直播

全国订购热线:
400-000-6899

公益慈善 公司新闻 健身指南

“少药”“缺医”:透视风口上的大国中医药【2】

作者:米乐官网直播 发布时间:2024-07-27 13:59:25 1次浏览

  当前中医药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但是标准化和现代化是中医药逐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多,中药材从选种育种、规范化到机理研究都面临不小的挑战。

  江西省樟树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孙国如说,每天伸出手指为患者搭脉诊断时,都会对自己干了大半生的这份职业忧心忡忡:明明知道症状,也知道方剂,但常苦于没有好药材可用。“无好药可用,犹如砍掉了中医的左膀右臂,有劲使不出。”

  江西樟树,自古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然而,就是在这里,也经常面临无好药可用的尴尬。

  福建中医药资源也比较丰富,当地中草药种植的最大特色就是林下种植。很多地方这几年都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广泛种植中草药,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徐伟和记者说,福建省有的县近几年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太子参种植。一些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留作种子的都是相对较差的根茎,较好的根茎都出售了。这导致他们种植的太子参品种逐年退化,病虫害增多,对于中药品质和药效也有不利影响。

  专家表示,在一些主产地,药材普遍被当做农作物来种植,浇水、施肥、打药,与种庄稼没什么两样,且不说农药残留问题,这样的药材疗效也可想而知。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为了产量而进行的中药材品种改良和人为缩短药材生长时间的行为,也极度影响了药材的疗效。

  一方面是种植不规范导致的药性减退,另一方面则是一些不法商贩制假售假,严重损害中草药质量和声誉。

  将胶皮和动物毛发在一起混熬,冷却后切片制成高价“鹿茸”;将低价茯苓泡水并插入木屑晒干,价格翻涨十几倍的茯神就被炮制出来;已经放置数年,有效挥发油含量几乎消失殆尽的全草、花类药材,却依旧被当做可用药出售。

  辽宁省中医院药学管理部主任李亚秋指出,正规医院和大品牌药商会把不一样的等级、不一样的部位的药品挑出来,分级别进行打磨规制,制成品质统一、药效显著的“选药”,而一些黑心药商会将不同成色、不同药效的药材混在一起打磨压碎,制成药效低下、价格也更加低廉的“统药”。外行人很难看出“选药”与“统药”的区别。

  专家建议,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按照中药材道地自然属性的特点,规划引导各地有明确的目的性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同时,对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进行严格检查。而对于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执法部门应逐步加强查处和打击的力度。

  什么样的药材才算好,有时候很难说清楚。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其治病机理一般难以确定。与中医针灸相比,中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体系。

  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康廷国指出,由于中医药讲究整体观念和配伍,其有效化学成分随产地、产期、炮制手法不同而不同,因此很难十分明确哪种成分起到了治病效果。

  徐伟表示,福建的一个本地地道药材建泽泻,被中药界誉为“泽泻中的上品”,备受业内人士推崇。国家近年开始做中药标准化项目,但究竟什么品种、在怎样的地域和水田里种植、种植期多长才可以称为“建泽泻”,这些都比较难确定。

  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说,传统医学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也要加强科研创新,开展标准化研究。“很多中药能治病,说明里面肯定有很有用的成分,我们要想办法把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消除其副作用。”

  专家表示,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对中医药学进行完善,提高工艺,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有效性与一致性,更好地理解、发展和提高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这是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除了中药材的质量和标准化问题,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西医化”和一些乱象等,同样值得关注。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马烈光说,目前一些基层医院的“治未病”科室是“拼凑”出来的,加上诊治理念不清晰,“治未病”领域可谓鱼龙混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老中医和记者说,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各种打着中医旗号的江湖骗子,他们号称“包治百病”,用来路不明的偏方招摇撞骗。近年来,从张悟本到马悦凌再到李一,一个个养生大师的神话从诞生到破灭,让人惊诧不已,值得深思。

  在西医强势发展的冲击下,中医行业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表现出不自信和“西医化”的倾向。专家这样认为,在一些地方,“中西医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变成用西医审视中医、管理中医、改造中医。在一些中西医结合医院甚至中医院,往往更愿意采用西医的方式,冷落中医。

  对此,有专家这样认为,医院冷落中医“事出有因”。“骨折了用中医传统的小夹板才几千元,如果采用西医手术的方式,上钢板、打钢钉,动辄数万元,你说医院愿意动手术还是上小夹板?”北京某三甲中医院院长反问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中医院“不姓中”现象很常见。“如果一家中医院70%的治疗方法属于西医,它其实已经不能称之为中医院了。”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但目前此现状比较普遍,这是中医行业整体不够自信的表现,也将导致中医生存和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现在刘清泉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将医院打造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走向封闭。”刘清泉说,比如CT和核磁等设备,西医院用,中医医院一样能用。只不过,中医会通过症候归纳得出自己的诊断。

  “并不是用了现代科技就不是中医了。”刘清泉说,对中医管理者来讲,要关注的是如何融入。中西医各有所长,两者要融合借鉴。

  采访中,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不无忧心地和记者说,我国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我们有很多中医药大学,但培养出来的人才中,真正用中医方法治病的慢慢的变少。“别看现在中医学硕士博士很多,真正能用中医思维看病的人并不多。”

  “上世纪80年代全国共有国家级名老中医5000多名,现在只剩下了不到700名。” 国家级名中医张勇说。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疗效要靠众多优秀的中医大夫来保障。”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兼心脑病科主任肖延龄说,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成就不少,国家的财政投入也很多,但总体上中医力量仍然较弱,合格中医人才短缺即是明证。

  康廷国介绍说,目前中医是科班教育,要学40%的现代医学,60%的中医,学得多且杂。而且还存在招生量大、学生资质相对降低的问题,学生水平根本没办法和过去师徒制时相比。“医学是精英教育,不是普及教育。”

  江西省中医药大学教授、中药研究所所长龚千锋和记者说,在古代,医生既是医师也是药师,中药和中医相互促进发展。如今中药材生产方式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医们甚至不知药从何来,也不会鉴别其品质。

  专家认为,中医的传承和学习应该是师带徒的教育方式,应根据中医特点,打造有传统医学特色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方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详细】

  【擘画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详细】